今天: 标题: 关键字: 作者: 全文: 【我要留言】
中 教 图
大语百科
  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 页 > 各地大语 > 其他省市大语

第三届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教学研讨会成功召开
【时间:2008/5/27 】 【来源: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资讯中心 2007-05-31 】 【作者: 不详】 【已经浏览4009 次】

 

    2007年3月12日,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“教育部司局函件”的形式,下发《关于转发〈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〉的通知》,致函给各地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,请各地结合本地区、学校实际,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。在各地高校纷纷准备重开大学语文之际,大学语文课如何教和由谁来教成为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。针对这一问题,5月26日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(以下简称“外研社”)召开了“第三届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教学研讨会”,与来自各地的高校教师一同探讨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教学问题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 会议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朱晓进教授,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、博士生导师魏崇新教授,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中忱教授,南通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范钦林教授做主题发言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 朱晓进教授首先分析了现在“大学语文热”源于全球化浪潮对母语的冲击和大学语文前几年的边缘化。朱教授就大学语文的地位做了深入的探讨,并以南京师范大学开设大学语文课为例,启发大家探索大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之路:南京师范大学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时,注重因材施教,以开放式教学为主,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。一般在单元的整体讲解后,重点讲一两篇课文,注重文类的方式方法,布置学生进行写作训练,进行交流和评估,在这个过程中,融入字词句的学习。朱教授把老师教学与学生自学比喻成导游图和实际旅游的关系,老师“绘出”导游图,而学生要靠自己进行实际实地的“旅游”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 魏崇新教授以“大学语文与人文主义教育”为题,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外语类院校的实际情况,对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,并高度赞扬了《新编大学语文》一书的人文性、工具性、审美性和趣味性。魏崇新教授曾师从我国著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、文学史家霍松林、章培恒先生研究中国古代文学,尤其是在明清文学、中国古代小说史方面有突出的研究成果。针对现在学生中国古典文学底子差等状况,魏教授提出要加强大学生古典文学的修养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 王中忱教授以“理工院校的人文主义素质教育”为题,回顾了清华大学大学语文课设置的历史,阐述了大学语文课程与中学语文的区别。王教授举了个生动形象的例子:同样读鲁迅先生的《伤逝》,中学只止步于分析出文章的主题:爱情,必须有所附丽才能生存;而大学生则从文中涓生模仿西方电影(及文学)与子君谈恋爱,看出当时中国进步青年向西方文化学习的状况,并从文章以男子的口吻谈整个事件,看出鲁迅对男女关系的思考、对男权地位的批判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 范钦林教授介绍了南通大学目前开设大学语文的经验,提出大学语文课不在于教什么,而是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,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主动地学语文。大学语文要解决的不是语言知识等问题,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。南通大学在激发学生主动学语文、爱语文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,给老师以教课的自由,也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。如老师在讲冯至的诗歌时,讲到十四行诗,就让学生模仿自己创作十四行诗,学生反响非常热烈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 在与会教师观看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辑所做的《新编大学语文》课件演示后,外研社汉语分社社长彭冬林做总结发言。他说,外研社出版了《新编大学语文》、《应用语文》、《全军统编教材·大学语文》等一系列与高校语文有关的教材,是我社宏扬母语文化的表现,而所做的一系列的大学语文教师培训等所体现出的“服务教育”更是外研社出版的长期目标,今后还会坚持做下去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 会后,与会教师就各自学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的问题与经验进行了交流,同时表示参加这样的研讨会他们受益匪浅,希望“大学语文培训基地”早日挂牌,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。

 

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京ICP备15054374号
郑重声明: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:大学语文研究
联系我们:中教图(北京)传媒有限公司  魏老师   手机:18500380271
杭州师范大学    何二元  手机:15858199491  QQ:363764865

设计维护:时代中广传媒
您是第 14150949 位浏览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