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: 标题: 关键字: 作者: 全文: 【我要留言】
中 教 图
大语百科
  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 页 > 大语教材 > 教材书评

使用高校逾千所《大学语文》第八版问世
【时间:2007/7/11 】 【来源:教育网 2005年07月14日 】 【作者: 不详】 【已经浏览5368 次】

    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,华东师大徐中玉、齐森华教授主编的全日制高校大学语文课程通用教材《大学语文》在进行大规模修订后,近日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第八版,并被列入教育部“十五”重点教材和高教司21世纪高校教材推荐书目。

    自1980年我国高校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来,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编写的华东师大版《大学语文》已累计印刷1700万册,使用的高校达千所以上。此次修订对内容作了重大调整,新选篇目约占全书的30%,体例上则根据内容或特色分组,分为以民为本、心怀天下、和而不同、品格修养、乡思亲情等12章,大量渗透人文精神与审美能力的培养。


《大学语文》新编体例重选经典

东方早报  (记者 陈佳)

    关于高校中“大学语文”课程教改的争论由来已久,尤其是2003年以后,一些高校提出人文素养与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中最缺乏的,并提出“大学人文”、“大学文学”等理念,将《大学语文》置于古板、落后的境地。昨日记者获悉,作为《大学语文》最经典、最普及的版本华师大版在近日推出的第8版中进行了大幅改动,在保持偏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,融人文、文学两大理念于一体。此举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数年来社会对于“大学语文”教改的意见终于得以实践。

    忽略人文与审美

    1980年,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中玉与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的倡议下,我国高校重新开设“大学语文”课程。华师大版《大学语文》自1981年出版以来,累计印数已超过1700万册,使用的高校达千所以上。尽管此后各种版本的《大学语文》达到几十种,作为受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编写的华师大版仍为最经典版本。

    然而,传统大学语文的工具性模式与文学史模式均注重知识、忽略了最基础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。倡导“大学人文”者认为,人文素养与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中最缺乏的,知识灌输型的《大学语文》无法完成这一任务;倡导“大学文学”者如学者钱理群则指出,“大学语文”从概念上看就是“中学语文”,大学语文教育则要侧重文学熏陶。

    新编体例重选经典

    事实上,在舆论重压下,《大学语文》的改版并非始于华师大版。今年以来,北京大学出版社的《大学新语文》、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版《大学语文》等,在编写体例、选本范围等方面均做了重大调整。高教版《大学语文》还因编入罗大佑的流行歌曲《现象七十二变》在社会上引发争论。

    华师大版《大学语文》的主编之一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齐森华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,新版《大学语文》在编写过程中,曾向60多所高校做过调研,广泛听取了要求与意见,大量渗透进近些年呼吁比较强烈的人文精神与审美能力的培养。从体例上看,不再采取按文学史或文体排列的方式,而是根据实际内容或特色分组排列,分以民为本、心怀天下、和而不同、品格修养、社会人生、人情世态、乡思亲情等12章。在内容方面,删掉了与中学《语文》教材篇目重复的若干篇,新选篇目约占全书的30%。

    “这些新篇章基本都是关于‘以民为本、心怀天下’等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。选文标准以经典名篇为主,除文学性外,同时注重人文内涵。如钱钟书的《吃饭》往往为人所忽略,但此次却因对社会世情的精辟描摹而入选。”齐森华说,在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,新增的每个章节前的“提示”力求体现选文的旨意和艺术特色。“思考与练习”也一改以往注重语言训练的模式,侧重赏析与引导思索。



链接

书写的人生(装饰04班 葛冬妮)   


 

 

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京ICP备15054374号
郑重声明: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:大学语文研究
联系我们:中教图(北京)传媒有限公司  魏老师   手机:18500380271
杭州师范大学    何二元  手机:15858199491  QQ:363764865

设计维护:时代中广传媒
您是第 14192882 位浏览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