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: 标题: 关键字: 作者: 全文: 【我要留言】
中 教 图
大语百科
  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 页 > 站长文存 > 文艺理论

何二元:“莽撞和尚”说——关于“推敲”的推敲
【时间:2007/6/30 】 【来源:本站 】 【作者: 何二元】 【已经浏览4278 次】

 

    “推敲”的故事是一则炼字佳话,《刘公嘉话》录其本事云:

 

    贾岛初赴举京师,一日,于驴上得句云: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”始欲着“推”字,又欲着“敲”字,练之未定,遂于驴上吟哦,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,岛不觉冲至第三节,左右拥至尹前,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。韩立马良久,谓岛曰:“作敲字佳矣。”遂与并辔而归,留连论诗,与为布衣之交。

    为何“作敲字佳”,愈未明言,遂使千年以下,论者纷纷,乃至于今,忽见“莽撞和尚”说。中央电大《文学概论参考资料》“作家运用语言过程中反复斟酌锤炼修改的事例”条,假韩愈之口训岛曰:

 

    为什么说“敲”字比“推”字好?因为你的诗题是《题李凝幽居》,月下找人,应该敲门,才和幽居相应。幽居谢绝外人,大门必然常关;门关则推不开,门虚掩却推门直入,岂不成了莽撞和尚?

    又《文学遗产》87年第5期有《“推敲”故事真伪考》一则,结末亦云:

 

    “推敲”一诗的题目,应为《题李凝幽居》。既为“幽居”,可见其门定是虽设而常关。门既关着,自然宜敲不宜推。着一“敲”字,则可引起主人的注意;门若是虚掩着的,当然可推门而入。但在“鸟宿池边树”的夜阑人静之时,和尚推门而入,未免太莽撞了!

    此理说与世俗之人,自然心悦诚服,无奈世外隐居之人,方外修行之僧,有许多道理往往是和俗世不同的,现试举一二。其一,幽居夜不闭户也可,若必得关门谢客,拒而后幽,恰恰证明并非“幽居”。贾岛诗云:“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”,闭门谢客似可不必(自然还须防盗防兽,不过文学遵循艺术真实,“幽居”必无此等凶险)。其二,推门而入是否“莽撞”?俗世之人心怀叵测,“他人是地狱”,故须建之以门,制之以礼,循礼“敲”门,三通乃进(现代人还须窥“猫眼”以验正身),看似彬彬有礼,实质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远。世外之情全然不同,有陶诗为证:“时复墟曲中,披草共来往”,“相思则披衣,言笑无厌时”。从贾岛诗结句的“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”看,“和尚”(贾岛早年出家当和尚,至遇愈方还俗)与居主之间,正该是这样一种脱俗的关系。

 

    以上所言,并非严格科学意义的考证,乃臆说而已,说得好听点,是文学上的所谓“以意逆志”,这正是读者的自由。否则,韩愈没有同往,凭什么说“敲”比“推”好?千年以下,古迹难寻,我们又凭什么说三道四?

 

    近年来,笔者在法律学校讲授应用写作。讲授应用写作别无他法,一言以蔽之,曰“非文学”。比如遇着要“推敲”的地方,笔者便悬了韩愈的身份——不是诗人领袖之韩愈,乃京兆尹韩愈也——作断案状:“和尚”是“推”是“敲”,绝不立马便作判断,必携岛回衙仔细询问,令其好生回忆是夜情状;又令差人至李凝幽居实地勘察,寻找目击证人。至证据确凿,援笔判词之时,“和尚”是“推”是“敲”,或者竟是破门而入,必以事实为根据,如实陈述,哪怕因此坏了文章的意境平仄,也是在所不惜。

 

    有了这番为文态度,不但可悟应用写作,亦可反悟文学创作矣。

1992.5.

 

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京ICP备15054374号
郑重声明: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:大学语文研究
联系我们:中教图(北京)传媒有限公司  魏老师   手机:18500380271
杭州师范大学    何二元  手机:15858199491  QQ:363764865

设计维护:时代中广传媒
您是第 14194122 位浏览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