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: 标题: 关键字: 作者: 全文: 【我要留言】
中 教 图
大语百科
  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 页 > 站长文存 > 文艺理论

作品人物的缺点不等于作品的缺点(何二元)
【时间:2007/6/30 】 【来源:本站 】 【作者: 何二元】 【已经浏览4570 次】

 

为了完成作业,我翻阅了一些参考资料,发现有些文章对作品的评价似乎有些不实。比如对关汉卿的《窦娥冤》的评价:

《窦娥冤》也在不同程度地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,窦娥身上也有明显的封建道德的印记。体现在窦娥形象上的封建道德观念,主要是“节”和“孝”。——吉林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《重评〈窦娥冤〉》

再比如对老舍的代表作《骆驼祥子》的评价:

小说的全部内容告诉人们:只有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,才能改变祥子和他的伙伴的悲惨命运。可是作家恰巧在革命面前站住了。他当时还不懂的革命,更不理解唯有革命才能把祥子从旧世界的囚笼中解放出来。——《文学评论》1979年第1期《论〈骆驼祥子〉的现实主义》

甚至连老舍本人也在《骆驼祥子》1955年版的后记中说:在书里,虽然我同情劳苦人民,敬爱他们的好品质,我可是没有给他们找到出路;他们痛苦地活着,委屈地死去。这是因为我只看见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一面,而没有看到革命的光明,不认识革命的真理。

读着这些评论,我不由得想: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缺点是否等于这部作品的缺点?在窦娥身上,确实有“明显的封建道德的印记”。比如,她在死了丈夫后,终日忧愁,苦思苦想:“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,今也波生招祸尤?劝今人早将来世修。我将这婆侍养,我将这服孝守,我言词须应口。”她坚决拒绝张驴儿的无理要求,固然是出于对流氓无赖的厌恶、憎恨,但不能否认,其中也有节孝的因素,她拒绝这种婚姻的理由是:“我一马难将两鞍备,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,却教我改嫁别人,其实做不得。”以及“好马不备双鞍,烈女不更二夫。”她对婆婆的规劝、讥斥,主要的也是集中在这一点上。那么是否因此就可以说,“《窦娥冤》也在不同程度地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”呢?否!窦娥身上有“封建道德的印记”是一回事,《窦娥冤》是否“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”又是一回事。事实上,作品恰恰在某种程度上,否定和批判了“封建伦理道德观念”。请看,窦娥所信守的节孝观念,正是被封建官吏无情地败坏了。她何尝愿意辱没“三辈无犯法之男,五世无再婚之女”的家族门风、祖宗世德呢?然而,正如她哭诉的:“我不肯顺从他人,倒着我赴法场;我不肯辱祖宗,倒把我残生坏。”她朦胧地看出了节孝观念的虚伪,指出:“本一点孝顺的心怀,倒做了惹祸的胚胎。”节孝观念是封建社会制定的,然而,对信守节孝观念的女子,这个社会并不保护,这必然会引起人们怀疑这种道德的虚伪性。所以我认为,《窦娥冤》不仅没有因为“窦娥身上”“有明显的封建道德的印记”而“在不同程度地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,”恰恰相反,《窦娥冤》正是通过信守节孝观念的窦娥反遭不幸的悲剧,“在不同程度地”批判了“封建伦理道德观念。”(当然、《窦娥冤》有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倾向,但这不是因为窦娥身上“有明显的封建道德的印记”,而是从作品中另些方面,如窦天章的说教体现出来的,在此不作探讨。)

再谈《骆驼祥子》。作品的主人公祥子不是一个英雄人物,他的全部“志愿、希望、甚至是宗教”,只是自己打一辆车。为了实现这个志愿,他三起三落地奋斗,一次一次的失败,最后,无可避免地走向堕落。祥子没有革命,能否说作者也“不懂得革命”,因而这部作品也不够革命呢?不能。只要读过这部作品,我们都可以看到,作者在这部作品中一再地批评了祥子式的个人奋斗,指出,“他们想不到大家须立在一块儿,而是各走各的路,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各个人的眼,每个人都觉得赤手空拳可以成家立业,在黑暗中各自去摸索个人的路。”“屡次的打击使他认清楚了个人的力量是多么微弱,”“独自一个是顶不住天的。”“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,比登天还难。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?”正如我引述的评论文章说的,“小说全部内容告诉人们,只有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,才能改变祥子和他的伙伴的悲惨命运。”这就够了。这难道不是向读者揭示了一个“革命的真理”吗?难道非要写祥子最终参加革命,或是革命最终救了祥子,才算揭示了“革命的真理”吗?按照这种逻辑,那么,阿Q并不懂得真正革命,因而连参加假革命的资格也被剥夺了,夏瑜的革命也只是少数人的秘密活动,因而只好在极其孤独的悲哀中死去,是否因此对《阿Q正传》和《药》也应该加以非议呢?至于作者自己也说,“我只看见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一面,而没有看到革命的光明,不认识革命的真理”,这可以看作是作者的谦词,也可以看作是建国后,作者思想改造的热忱。作者后来的某些作品,如《红大院》、《女店员》、《全家福》,“革命的光明”可谓强矣,然而其思想深度,其文学价值,是无论如何也不及《骆驼祥子》的,老舍的代表作仍然是《骆驼祥子》。

由此想到前些年热闹一时的评《水浒》。毛主席亲自评论:“《水浒》这部书,好就好在投降。做反面教材,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”。《水浒》确实写了投降,宋江等人被招安,走上了投降的道路。但是,作品中人物的投降,不等于作品的投降,因此只配“做反面教材”。作品中描写的宋江等人,在没有投降之前,梁山的事业是何等兴旺发达,一旦被招安,立刻走向衰败,梁山好汉死的死、散的散,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斗争,就这样烟消云灭了。所以我说,《水浒》这部书,好就好在投降,写了投降没有好下场,因此,不是只配“做反面教材”,而是不愧为一部中国古代农民革命史的优秀教科书。

《窦娥冤》中的窦娥,《骆驼祥子》中的祥子,《水浒》中的宋江等人,都是有缺点的,但是,作品人物的缺点,不等于作品的缺点。如果这些作品没有去袒护他们的缺点,而是批评他们的缺点,指出他们的缺点必然会导致的严重后果,那么,这就不是作品的缺点,相反,正是这部作品的深刻之处。

(《语文天地》1984年第2期)

 

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京ICP备15054374号
郑重声明: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:大学语文研究
联系我们:中教图(北京)传媒有限公司  魏老师   手机:18500380271
杭州师范大学    何二元  手机:15858199491  QQ:363764865

设计维护:时代中广传媒
您是第 14179406 位浏览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