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: 标题: 关键字: 作者: 全文: 【我要留言】
中 教 图
大语百科
  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 页 > 站长文存 > 教育研究

大学和中学教育衔接,不光是校长的事情(何二元)
【时间:2007/6/30 】 【来源:本站 】 【作者: 何二元】 【已经浏览4695 次】

    今年10月,光明日报教育部和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,以及四川棠湖中学联合举办了首届“大学·中学校长论坛”,提出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问题,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。

 

    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,不光是校长们的事情,教师们也有很多事情可做。人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,任何学习都同时为下一个学习奠定基础,而任何新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基础上的提高。因此,中学教师有必要了解大学的教育,从而知道哪些学习是今后大学学习所需要的,而哪些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的垃圾(当然也有必要了解社会,知道哪些学习是学生今后社会生存的需要,不过这不属本文讨论话题)。所以中学教师的进修培训,不应该是单纯地获取大学某一学科的文凭(教师学习也要防止应试教育),而应该了解自己所教学科在大学阶段如何发展的信息,为此,我建议有关部门为他们开设类似“社会科学”、“自然科学”这样的综合类课程。

 

    大学教师也有必要了解中学教育,知道自己所授知识与学生中学基础的联系。目前常见的情况却不是这样,大学教师一般并不理会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,甚至可能以为自己是大学教师,不屑于涉及这些低水平的东西。一贯来,我们责备学生把高考当作“敲门砖”,其实我们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对待学生的中学基础呢?当然,这里有客观的因素,大学教师教学、科研任务重,许多又没有从事中学教育的经验。可是我以为其中是否还有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?正常的中学教学比较重视学生主体,强调讨论式、启发式、双边活动这些原则,并常常围绕这些原则开展观摩教学活动。大学里不大见得着这些事情,老师通常实行演讲式,重视的是对学科本身体系的展示,其中虽然也体现了大学教育严谨的科学精神,但难免让人觉得少了一点人情味。

 

    笔者数年前便开始探讨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的问题,为此,备课时案头常备有相关的整套中学教材,讲课时尽量加以联系。比如古汉语中“以”作连词相当于“而”的意思,当然可以举出许多别的例子,但我尽可能从“船载以入”这样的例子讲起,因为知道学生在中学课文《黔之驴》中学过。有一段时间我担任应用写作课教学,这和中学语文比较难联系,因为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文学型的(虽然其中也不乏应用文,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,常不被重视),学生在中学作文学得的一些手段,恰恰为应用写作所大忌,因此,往往是中学写作好的学生,应用写作怎么也写不象。后来我从鲁迅先生“应该这么写”和“不应该那么写”的议论得到启发,并发现鲁迅先生并不单是讲文学手稿,他还说“新闻上的记事,拙劣的小说,那事件,是也有可以写成一部文艺作品的,不过那记事,那小说,却并非文艺──这就是‘不应该这样写’的标本”。因此,鲁迅先生的话是还含有文学创作和应用写作比较的意思在的。我把这一比较转换成中学语文和大学应用写作的关系,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,后来我还运用这一精神,编写了校本教材《比较应用写作》。今年,我又承担了《中国文化概论》课教学,这门课与中学知识的联系更加广泛,为此我把中学文科类的教材都找了来,开始新的研究(当然,与理科也有联系,比如其中的中国科技发展史,但只能以俟来日有精力时再研究了)。

 

    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,其实也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。人的学习,不仅有先后时间之维,也有高低层次之序。第一层是知识,知识需要积累,需要记忆,初始阶段即使来一点“死记硬背”也无可厚非;第二层是能力,能力是对于知识的熟练运用,所以放弃了知识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能力;第三层是素质,素质是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之后的精神沉淀,它应该是深入潜意识层次的东西,常在人举手投足间显现出来。所谓素质教育,就是重视素质层面又不废知识、能力层学习的一种教育思想,从这个意义上说,即使是那些只重知识积累的应试教育,也为日后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提供了基础。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,从素质教育的意义上说,也就是素质、能力层面与知识层面的衔接。基于这一思想,笔者几年前主持了学校“高中后教育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整合意义研究”课题,并有了初步成绩,今天在“大学·中学校长论坛”启发下,感到“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”的提法更加准确和清楚,于是有了以上这番感触。

 

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京ICP备15054374号
郑重声明:凡转载或引用本站资料须经本站许可 版权所有 :大学语文研究
联系我们:中教图(北京)传媒有限公司  魏老师   手机:18500380271
杭州师范大学    何二元  手机:15858199491  QQ:363764865

设计维护:时代中广传媒
您是第 14154148 位浏览者